茶叶常识 分类
从中马大学生认知看中华茶文化传播创新

  从中马大学生认知看中华茶文化传播创新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倡议鼓励加强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马来西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以及通往东南亚、中东、西亚和南亚的桥梁,与中国保持着“切水不断”的友谊与密切的文化交流。作为海外中华文化圈的一员,马来西亚华人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地理位置还是历史关系等方面,聚焦中马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都具有深远意义。

  2019年5月,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2022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民心相通JN江南sports,构建人文共同体”。本文聚焦中国大学生群体及马来西亚华学生群体,以中华茶文化为切入点,对中马两国青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认知进行比较研究。

  中华茶文化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对话之责。“以茶为媒、以茶会友”,通过茶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逐渐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技艺习俗获得世界性遗产地位,肯定了中国茶技艺习俗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未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力量将被吸引进来,共同参与相关技艺和习俗的保护、传承、发扬,为中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开辟新途径。

  与此同时,红茶的国际符号和国际文化叙事价值也将愈发突出。当前,世界上红茶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都设立了与红茶有关的节日和仪式。例如,每年4月21日是英国的国茶日(National Tea Day),9月21日是印度的国际茶日(National Chai Day),以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都曾举办过规模较大的国际茶叶博览会或者旅游节等。我国的红茶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产区遍布福建、安徽、云南等地。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世界在红茶文化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学者史震烁通过对饮食文化形态、认识过程及传播模式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提出了“认知-认可-认同”的三阶段模式。其中,认知是通过感官形成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初步认知。通过认知消除文化偏见,可逐渐引导群体达到对文化的认可再到认同。

  近年来,对中国大学生的茶文化认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的文化认知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且主要从认知内容、认知程度以及认知方式等角度入手。同时,对大学生群体的考察在传统文化认知上的研究价值已毋庸置疑,而对茶文化的认知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茶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这一意义也已得到认可。此外,从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视角研究文化认知已受到关注,有学者已开始从单向的跨文化研究向双向的两地区或两国的比较研究发展。

  因此,本文联合中马高校团队,以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高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红茶文化的认知情况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比较两国大学生对红茶文化的认知差异,得出红茶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红茶文化国际交流和传播的发展建议,为中马青年文化交流搭建舞台,推动中国和马来西亚更加密切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华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犹如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切水不断”的紧密关系,中国与马来西亚大学生对红茶文化的认知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一是中马大学生对红茶文化的认知普遍不高。调查显示,中马两国大学生群体对红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均较低。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表示,其对红茶及红茶文化的了解较少,不会特别关注茶的具体类别。即使饮品包装会标注茶名,但很多同学并不知其茶类。比如,有的同学常将大红袍误认为红茶,有的同学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家乡的本土红茶品牌。比较中马大学生对两国茶文化的关注度,后者高于前者,侧面反映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用心,以及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

  二是亲缘习惯对中马大学生红茶文化认知影响大。无论是中国还是马来西亚的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关注和热爱都与家庭成员有关。这种家庭中潜移默化的生活习性更容易形成传承关系,所以这些同学的籍贯多集中在茶文化盛行的地区。同时,马来西亚华学生对红茶的认知程度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祖籍主要集中在中国福建、广东等饮茶文化盛行的地区。

  三是茶饮中的休闲属性备受中马大学生青睐。这与马来西亚的国家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再加之东南亚国家地域气候的特殊性,马来西亚大学生一方面追随家族中的长者或者华人圈的饮茶习惯,另一方面也受到西方国家遗留的饮食文化影响依然保留着饮茶中的休闲和社交习俗,如冰柠檬红茶等各类饮品成为餐点的标配等。而中国大学生不会将茶饮作为日常必备饮食,对茶文化的认知多来自茶饮品(包括瓶装茶饮料及餐厅茶饮品等),因此口味是个人选择中的重要依据。

  四是餐饮消费成为中马大学生红茶文化认知的主要渠道。外出就餐是中马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红茶认知的重要方式。例如,餐厅的环境设计、餐单的菜品介绍以及餐友的相互分享是大学生获得红茶文化的主要渠道,而特殊的现代茶饮消费场景(围炉煮茶)或具有现代国潮元素的茶品会引导青年群体关注茶文化。这些信息借助社交媒体的分享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形成对红茶文化认知的主要因素,微信、抖音、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媒体在马来西亚华人学生群体中颇为流行,并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五是学科背景对大学生的红茶文化认知同样具有影响。较之其他人口统计特征,学科背景和大学生的红茶文化认知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以农业、营养、食品、旅游等为学科背景的大学生群体对红茶文化呈现较高关注度。原因在于,这些学科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或多或少涉及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而课程中包含茶冲饮和品鉴技能的实践内容会极大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这也体现了大学课堂在茶文化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中国主要围绕杭州地区开展,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者的地缘便利关系,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杭州茶文化在学校文化体验和主题教育中随处可见、无处不在。

  中马两国大学生的红茶文化认知差异,表面是两国大学生在休闲餐饮消费行为上呈现的异同,究其本质是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及交流现状。通过挖掘两国高素质青年群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关注内容和关注方式,有助于理清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路径。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需将大学生在茶文化方面的认知过程和对外传播特点加以融合,以其学之道,续其传之道。

  首先,发挥休闲性茶饮消费的文化传播功能。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性茶饮消费近年来已成为一种消费文化潮流。茶饮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品茶的需求,更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的一种消费现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借助休闲性茶饮消费的兴起,将茶文化的内涵传递给现代社会,能够促进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茶品的创新和茶文化的多元发展。在休闲性茶饮消费中,这些文化以最贴近生活、潜移默化的方式感化青年群体,进而达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换个角度思考,中国青年群体作为未来市场的主体,也可以借助现代营销方式,创新开发蕴含深厚中华文化的休闲茶饮产品,通过社交媒体及品牌发展,向海内外宣扬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中华传统茶文化。

  其次,创建多元沉浸式的中外茶文化体验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思想、价值观和艺术等方面的精髓。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了国家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国之美,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挑战,因此,高校应重视课堂对于大学生在茶文化认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学校应增设各类传统文化课程,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中。通过系统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华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了解传统文化对人的塑造和启迪的重要性。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以及社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更应在大学课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引导。通过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所在,开展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并促进个人素质和道德的提升。随着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开放,留学生数量不断攀升,我国高校也应积极开发各类茶文化体验课堂,通过沉浸式的茶艺茶仪体验,向留学生展现活色生香的中国茶文化,同时开展中外茶文化的更多对话。

  再次,积极发挥中国留学人员的桥梁作用。中国已持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留学输出国和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作为“他述中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兼具来源国和中华文化优势的留学人员群体,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接作用。在留学人员的语境中,多表现为双方交往中的价值传递。无论是海外留学人员还是与在华留学生紧密联系的中国学生,在与异国人的交往中,尤其是同龄群体之间,所展现出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品质,能够借助餐饮、娱乐等社交活动中的相互交流而逐渐形成文化认同。同时,中国留学人员在中外两地具有旅居、学习经历,熟知中外文化差异,能够洞悉海外受众的文化心理和心理需求,对中华文化与外国受众兴趣点的嫁接与把握更加精准。因此,中国大学生应主动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知识,以科学正确的文化交流方式,实现让外国受众从产生“文化亲近感”到“文化认同感”再到产生“文化好感”。

  本文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和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两大地区。未来,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规模与收集范围,增加样本多样性,更好地反映红茶文化认知的整个群体特征。同时,可以考虑采用长期跟踪研究的方式,获取更多关于变量之间动态关系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或增加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帮助理解认知和感受,加强中马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此外,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更多线下实地调研和交流的方式,开展更深度的专业研究。

  薪火相传,任重道远,茶文化的传播需要在衰落微末的边缘坚守。马来西亚的茶文化传播,在奔赴南洋的几代人生生不息的坚守中生生不息。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两国可在茶文化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例如,从政府和行业协会角度,举办更多茶文化国际论坛或展览等交流活动;从高校角度,可以通过搭建中马茶文化的相关科研平台或课程共建项目,度加大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年在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频次和深度。同时,借助互联网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数字化传播的优势,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写下真实注脚。(作者李娜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副教授、马来西亚泰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徐赫遥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本科生,高天翔系马来西亚泰莱大学酒店、旅游和活动学院本科生。本文为2022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资助研究成果;2022年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饭店餐饮管理》阶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浙江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