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体育茶叶专业知识pdf第三章 茶叶专业知识 一、茶叶基础知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据秦汉时 人托名神农氏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 毒,得荼而解之” ,这里的“荼”就是现在的“茶” 。中华农耕文化的 象征——神农氏被后世描绘成图腾一般的形象,头上长出了两只角。 传说中他还有一个透明的肚皮,能看见吃下去的东西在肚子里的情 况。由于上古时代人民茹草饮水,若有不慎食用毒草,会危及性命, 更不知如何解毒,于是神农氏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让百姓 知道避就。 茶叶就是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发现的, 他一天之内中毒 七十二次,最后偶然尝到了茶树的叶子,毒方得解。这颇具神话色彩 的传说, 不仅是茶起源的故事,还透露出先民最早对茶的认识, 不是 饮品而是当作药来喝的。 神农时代: 5000 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 药用。 西周、东周: 3000 年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秦代:;2300 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汉代: (西汉)2000 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 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唐代: 1200 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 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 气候条件也有利于茶业的发展。 宋代: 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活动。 元代: 700 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 明代:据今 600 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而成。 清代: 300 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 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 花茶、绿茶、白茶。 近代:① 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 (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 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②1886— 1947年 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 经济方面、国际市场茶叶竞争失 败)。③ 1950— 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 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 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中国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二、茶区分部: 1、 世界产茶区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 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廷及中南美洲,各国 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2、 中国四大产区: 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3、 中国六大基本茶类:①乌龙茶(发酵度为 30%-60% ):也称青 茶,属于半发酵茶,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一类茶类,外形 色泽青褐,汤色橙黄或金黄,有自然的花香江南体育,滋味浓醇,具有 独特的韵味。 闽南乌龙茶 :安溪铁观音 闽北乌龙茶 :武夷山 大红袍 广东乌龙茶 :凤凰单枞 乌龙茶: 冻顶乌龙 ②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 100%)又称“边茶”,原料较 粗老堆积发酵时间越长, 故叶色油黑或黑褐, 汤色深黄或褐红, 香味醇厚,滋味纯正不涩。——普洱茶、四川边茶、湖南黑茶 ③ 绿茶(不发酵的茶) :它的品质特征未叶色、 汤色黄绿,外形多 样,滋味鲜醇爽口、香高色绿,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 类,制作工艺有四种(晒青、烘青、炒青、蒸青)——西湖龙 井、碧螺春 ④红茶: (发酵度为 80%-90%)红茶的“红汁、 红叶”之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而形成的。——祁门红 茶、滇红 ⑤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 20%— 30%)成 品茶满披白色茸毛,汤色清淡或初泡无味,滋味鲜醇。——白 毫银针 ⑥黄茶: 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 10%—20%)品质特 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香 气清悦,味厚爽口。—君山银针 4、 再加工茶类:加工茶是在基本茶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加工。 花茶:用茶叶和花进行拼合熏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 茶,亦称熏花茶。 (如:茶) 紧压茶:有各种散茶经再 加工蒸成一定形状而制成的茶叶。 (如:黑茶紧压茶) 萃取茶: 速溶茶 果味茶:柠檬红茶 药用保健品: 绞股兰茶、菊花茶、 减肥茶 含茶饮料:茶可乐、绿茶冰淇淋、牛奶红茶。 三、铁观音 铁观音的起源: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的代表, 它介于 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铁观音茶树系多年生灌木,中叶种, 迟芽种。 植株可高达 2 米,一般茶园里的植株多在 1 米左右,枝条斜 出,叶形椭圆, 叶缘齿疏, 叶肉肥厚, 叶色深厚, 叶脉呈明显肋骨状, 蜡质感强。其最大的特征为嫩芽呈淡紫色, 故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 音。安溪是铁观音的故乡,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 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安溪县志》记载,清雍正乾隆年间,茗 茶铁观音发源于古茶乡安溪的西坪尧阳。 采摘工艺: 从茶树上及时采收下来的嫩梢芽叶,称为“鲜叶” 。鲜叶 是制茶的原料, 又是成茶好坏的基础。成茶品质的好坏, 一般取决于 两个因素: 鲜叶的品质 制茶的技术 采摘标准: 铁观音的鲜叶采摘标准是新梢芽叶要有一定的成熟度, 不 能过嫩也不能过粗老。①过嫩,在做青过程中容易变红、死青, 成茶 香气低,滋味苦涩,茶汤泛红②过于粗老,鲜叶纤维高, 内含有效化 学成分低, 成茶外形粗松,呈赤色,香低味淡。一般以嫩梢芽叶开展 形成驻芽(对夹叶)时,采下驻芽三四叶,俗称“开面采” 。(“开面 采”又分为小开面、 中开面和大开面。 “小开面”:新梢顶叶呈半展状, 叶面状,相当于第二片叶的 1/2 时,即开采。 “中开面”:新梢顶叶已 舒展平坦,叶面状相当于第二片叶子的 2/3 时开采。“大开面”:新梢 顶叶全开展其叶面积与第二片叶子相近似时开采。 ) 一般春秋茶采中开面, 夏暑茶采小开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按 照开采适当早中间刚刚好后期不粗老的原则科学采茶因为茶的茶青 过嫩在做青时容易变红成品茶香气低滋味苦涩茶汤泛红相反采的过 粗老则鲜叶纤维化程度高成品茶外型粗松香味低淡。 采摘时期 :安溪县“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去闻香。 ”这里雨量 充沛,气候温暖,茶树生长期长,铁观音可采五茬,具体采摘日期因 当年的气候及不同茶香的海拔高度和茶园管理水平, 而略有差异, 五 茬茶叶采茶时间如下: 春茶:谷雨前开采,立夏后结果相当于 4 月中旬— 5 月上旬 夏茶:夏至前后开采小暑前后结果相当于 6 月中旬— 7 月上旬 暑茶:在大暑至处暑采摘相当于 7 月中旬— 8 月上旬 秋茶:在秋分前开采之寒露结果相当于 9 月中旬 -10 月中旬 冬茶:在霜降至立冬采摘相当于 10 月下旬— 11 月中旬,各季茶 叶的采摘时间间隔为 20—40 天,安溪茶农科学治理茶园,错开采摘 时间,基本实现了茶叶均衡采摘,均衡生产。 铁观音的采摘时间对茶叶品质影响甚大, 五茬茶叶中以春茶和秋 茶为最好。夏、暑茶次之。素有“春水秋香”之说,即春茶的汤水最 醇厚,秋茶的香气最高。 ① 晴天采制的品质最好, 阴天次之, 雨天最差。②在一天的 时间里又以午青 (下午1 时至 4 时采的茶青) 制成茶品质 最好,晚青(下午 4 时后采的茶青)次之,早青(上午 9 时前采的茶青)最差。 采摘技术: 要求保持新梢芽叶完整性和新鲜度, 防治机械损伤影响鲜 叶质量。采摘时分人工采茶和机械采茶两种方式。 人工手采:人工手采用“双手虎口对芯采摘法” ,即采茶时将拇指和 食指张开。 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握住新梢, 稍加扭转后向上提,轻 轻地把嫩梢采下,采摘时做到三不: 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采带梗 的老叶。 机械采茶:机械采茶分为单人负式机械采茶和双人抬式机械采茶两种 方式,其采茶效率是人工采茶的十倍以上,是今后发展方向。 鲜叶管理: 采下的铁观音茶青 (鲜叶)要做到 “五分开”和 “五防止” 五分开——即不同树龄分开, 早午晚青分开,粗嫩叶分开,干叶湿叶 分开,不同地带的茶青分开。 五防止——防止太阳暴晒, 防止雨淋, 防止在装运时挤压造成鲜叶损 伤,防止长期堆放闷坏了茶青, 防止在装运过程中与不洁器具接触造 成污染。 铁观音的初制: 萎雕—发酵—杀青—揉捻—干燥 萎雕:采下的鲜叶仍然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化活动仍在进行,萎 雕的目的是利用阳光或风的力量促进鲜叶中所含的水分部分散失, 并 使鲜叶的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利于调高品质的化学变化。 萎雕适度的 标准是鲜叶减重 8%— 12%,叶质变得柔软,失去光泽,叶缘微卷, 顶叶和二叶下垂,青气减退,花香初步显露。 做青:是由摇青和晾青两个过程交替进行, 通过机械的作用,使青叶 相互摩擦碰撞造成叶缘细胞组织适度损伤, 并提高叶温, 促进叶内多 酚类化合物氧化,紧合产生有色物质和芳香化合物等。 铁观音做青以“看天做青,看青做青”为原则,一般要通过 4— 5 次 摇青和晾青交替进行。 总历时约 8— 10 小时,第一次搓青以青气微露。 叶缘稍有紧展为适度,俗称“摇均” ,第四次摇青 初制工艺:铁观音初制是鲜叶在人为的控制和调节下, 根据不同季节、 不同气候、不同鲜叶等情况,运用灵活的“看青做青”技术,使鲜叶 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化变化,形成其独特的“色、香、 味、”内质;又以包揉、烘焙等独特的塑形工艺,把茶叶揉成紧结圆 实的外形,形成铁观音的独特风格。 初制十道工序: 摊青(萎雕) —晒青—摇青—炒青—揉青—初烘—包 揉—复烘—复包揉—烘干 分三个阶段: 做青阶段(包括摊青、晒青、摇青) ,是铁观音内质形 成的关键阶段。 炒青阶段(杀青)是固定上阶段已形成的内质, 又为下一阶段创造条件,具有呈上启下的作用。 揉烘阶段(包括三 揉三烘)主要是塑造茶叶的外形,对茶叶内质也有所促进。 精制工艺:鲜叶经过初制后的产品称为毛茶, 其品质特征已基本形成。 毛茶本可供人们饮用,但由于毛茶的产地、 采制季节、鲜叶老嫩、初 制技术等的不同,品质差异很大。而且毛茶中含有一定的梗、片和一 些夹杂物, 影响茶叶外形的美观和品质的纯净, 不符合商品茶的规格 和要求。因此,必须经过加工精制,使之规格化、商品化。铁观音精 制的目的是通过整理外形、 剔除劣异、分别等级、调和品质、适度 “火 功”、减少水分,以提高质量发挥产品的最佳经济价值。 毛茶的管理和拼配是铁观音精制的基础, 也是把好产品质量、 控 制好产品成本的关键环节。它包括: 验收等级、归堆贮藏、拼配付制 精制九道工序: 投料—筛分—风选—拣剔—打堆—烘焙—摊凉— 匀堆—装箱 包装: 一般采用真空小包装 好处:体现名茶的名贵、保证名茶 的质量、携带、泡饮方便。 贮藏: 清香型茶叶保存: 所有清香型茶叶应放入冰柜中, 并注意 以下事项:冰柜温度控制在 0 度到 5 度、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冰柜茶叶应按不同类别、不同系列进行摆放、同类茶叶应摆放一起, 勿混放、冰柜内除存放茶叶外,不可存放其他物品。 浓香型及陈年铁观音保存: 室温存放,注意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 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 鉴评: ①看条索 先用手抓一把,掂一掂,权衡身骨轻重,再看 条索的形状,然后细看茶叶的匀整度,最后挤压一下茶叶,深吸 1-2 次,嗅干茶的香气。凡外形肥壮、圆实、沉重、匀整者为上品,反之 为次品。②观色泽 通过观色泽可以看出鲜叶的老嫩、做青的好坏、 发酵程度的轻重等。凡色泽乌油润、 砂绿明显、红点鲜艳、品种特征 明显、干茶香气清纯者为上品;反之为次品。③视汤色 视汤色的颜 色深浅、 浓淡、清浊及沉淀物等。 凡汤色金黄、 清澈、 明亮者为上品; 红浊为次品。④嗅香气 香气是铁观音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铁观音 经沸水冲泡后,反复嗅其香型、浓淡、持久性,及是否有异味。凡品 种香型突出,及香气清高、馥郁、悠长者为上品;凡之为次品。⑤尝 滋味 茶汤入嘴后,通过舌头在口腔里做吮吸打转滚动, 并发出 “啧 啧”声音,使口腔各部位的味蕾细胞做出综合的滋味感应,品尝滋味 的浓淡、爽涩、甘苦、鲜滞等。 凡滋味甘鲜醇厚、 醇而不涩、 富有 “观 音韵”的特征为上品;反之为次品。⑥评叶底 所谓“叶底”,是经 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 “叶底”,俗称 “茶渣”。通过嗅余香、 看叶底、 洗茶渣三个步骤,直观透明地评出茶叶余香的浓淡、长短、后劲和鲜 叶的老嫩度、匀整度、发酵程度以及制茶中存在的优缺点。 凡叶底肥厚软亮,呈“绸缎面”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三、铁观音的成分及功能 1、营养成分: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是生命悠关的物质, 关系到成长盒能量的供给。 茶叶 中的含量约占 20%左右。茶叶中有多种氨基酸, 有利于维持内正 常的氨酸平衡。 碳水化合物和脂类: 茶叶是属低热量饮料, 饮茶可补体日常对脂 肪酸的需要。 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 A 、B1、B2、C、D、E、K 、P. 维生素 C—疗效广泛的营养药和保健药。 维生素 B1—是维持人的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机能。 维生素 B2—有促进生长的功能,能防治口腔炎症和等。 维生素 A 、D—对的正常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维生素 E—能延缓细胞衰老,有利于延长寿命。 维生素 K—有止血功效。 多种矿物质: 铜、铁、锌、钠、锰、磷、氟等四十多种。 2、药效成分: 咖啡碱: 被称为温和无害的标准兴奋剂,抗动脉硬化、强心利尿。 茶多酚: 能增强毛细管的活性、预防动脉硬化、菌、消炎、止泻、抗 辐射 脂多糖: 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 叶绿素: 具有杀菌作用。 胡萝卜素: 对视觉和上皮细胞组织正常机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皂素: 有抗癌作用。 3、保健功效 抗衰老、 抗癌、抗动脉硬化、 防治糖尿病、 减肥健美、 防治儿童龋齿、 杀菌止痢、清热降火、提神益思、醒酒敌烟 一、 普洱茶: 普洱茶是云南特色茶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 思茅等地, 是以云南 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 经后发酵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种云南 茶叶的总称。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 渥堆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 洱毛青。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 。 经过渥堆转熟的,就成为“熟茶” 。 茶马古道 藏族谚语: 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 ”汉语意思是: “茶是 血!茶是肉!茶是命! ” —— 来自雪域高原的火热礼赞, 指向一个斑斓古老的文化事 件: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它是中国西南一条很古老的网络状的国际贸易通 道。经过云南四川、,可分为川藏、滇藏两条主线,向西延 伸到印度、西亚;向南延伸到越南、缅甸、老挝。交易的货物有 茶、马匹、手工艺品、丝绸、药材等,其中以茶、马交易为主。 而运输方式均为马帮故被世人称为“茶马古道。” 现在,云南省内还保留着很多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譬如著 名的丽江古城七一街,临沧的鲁史镇、宁洱县境内的孔雀坪等。 茶马古道使普洱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 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 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 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 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 七子饼茶也属于紧压茶, 它是将茶 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 然后将每 7 块饼茶包装为 1 筒,故得名“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外形结紧端正,松紧适度,表面匀整,冲泡后汤色红黄 鲜来年感,香气纯正,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甘,并具有清凉 解渴、帮助消化、祛除疲劳、提神醒酒之功效。七子饼茶还十分耐存 贮,可以存放 10 年以上仍保持品质的优异。 选用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作原料,适度发酵,经高温 蒸压 而成,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具有回甘之特点。饮之 清凉解渴、帮助消化、祛除疲劳、提神醒酒。 1、普洱的分类与产地 我国云南盛产大叶种茶叶, 在云南南部大叶种茶树分布最多、 最 广、最古老,因此,云南南部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茶以不同的标准可如下分类: 按形状可以分为 2 种:散茶和紧压茶 散茶: 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 没有经过重力 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为散茶。 紧压茶: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 (圆形饼 状、大小不同的沱茶、方茶、砖茶)的为紧压茶。紧压茶是为了方便 运输及良好储存而发明的。 许多的生茶被制成饼茶的形状, 而熟茶多 为砖型,长时间被压制在砖中部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而使 得其有更好的口感。 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生普和熟普。 生普: 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 未经过渥堆发酵处 理为生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 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 熟普: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 称谓 熟茶。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 茶水丝滑柔顺, 醇香浓郁, 更适合日常 饮用。 生茶所冲泡出来的水是青绿色,熟茶冲泡出来才是金红色。 渥堆——是 普洱茶 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 也是决定熟茶品 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 70cm 左右) 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 24 小时左右。 按发酵环境可分为干仓普洱和湿仓普洱。 干仓普洱:陈放在干燥环境中而使其发酵的普洱称为干仓普洱。 干仓陈放的普洱口味较为温和,有更好的卫生质量及健康保障。 湿仓普洱:陈放在潮湿的环境中而使其发酵的普洱称为湿仓普 洱。湿仓发酵缩短了其应有的发酵时间,口味更为浓郁, 但通常会有 霉变发生,茶面上见霉菌或闻起来有霉变的气味,其卫生情况较差。 2、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 熟普制作工序: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 (烘干)—增湿渥堆(洒水、杀菌)—干燥 熟普的成型过程: 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晒干—筛选 分类—紧压成型。 3、如何挑选普洱茶 普洱茶的基本特征: 色泽褐红, 条索整齐紧结, 口感甘滑、醇厚、 活顺。 紧压普洱茶的鉴别: 普洱茶的质量通常体现在普洱茶的外形和内 质两方面上: ①外形辨别 :外形要求形状匀整端正;棱角整齐, 不缺 边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色泽以黑 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表面有霉花,霉点的普洱茶均为劣质。 ② 内质辨别: 汤色:明亮,红浓,红褐色。如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 洱茶,犹如红酒一杯;深红,红褐的汤色均为正常。 香气:主要看 香气的纯度,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 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 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 香气。 普洱茶香气达到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洱茶的陈韵。 ③ 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茶汤浓而刺激性不强, 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甘甜味。 4、、普洱茶的储藏 储藏:建议储存紧压茶,紧压茶体积小,且有规律,易于存放, 耐储藏,不宜变质,紧压在内部的茶所处的环境较好,利于后发酵。 通常需要 10 年优质的自然陈化才能获得普洱的自然风味。 普洱的存放条件: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 无其他杂味异味。 5、普洱茶与健康 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中医认为普洱茶同 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 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寿等功效。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 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 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 有下气、 利水、 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一直被誉为一种功补兼备的 良药。 现代医学对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 20 项:即暖胃、减肥、降脂、 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 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防龋齿、明目、助消化、 抗毒、预防便秘、解酒等。其中普洱茶的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 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尤为突出。 四、武夷岩茶系列 大红袍 :自古名山出名茶,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 60 公里,共 36 峰, 99 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 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 元代 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 武夷山岩茶品质 之最当属大红袍,素有“茶中状元” 。 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 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 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 “大红袍”之名由此而来。大红袍年年采制, 悉数进贡,虽有朝代更迭,但看茶之人从未间断。 大红袍条索紧结,色泽绿褐或背青带褐,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 叶片有红色镶边,香幽细长持久,具有兰花香,滋味甘醇清爽, 耐冲 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红香大红袍 380 元/盒 250g 红香老枞水仙 200 元/ 盒 250g 红香肉桂 200 元/ 盒 250g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民间就已将 其作为馈赠佳品。 宋代列为皇家贡品, 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 焙“ 局 ”、 “御茶园 ”,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 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四 大名枞 ”,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 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 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 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 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 间,开始远销西欧、 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 作武夷茶 ,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其中以 “大红袍 ”最为名 贵。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明代 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 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 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 在茶树上,故得 ,大红袍 “之名。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每年朝廷派 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 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 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 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 茶称为 马骝茶 (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 。正由于数量稀少,采 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三、大红袍身价不 凡 1995 年,福建省银芝集团董事长吴文南以每公斤 3 万元价 格向市茶叶研究所购买了 l 公斤纯种大红袍,并转销国内外,近 年 也有不 少韩 国客人 直接或 间接向 武夷山 购买 纯种大 红袍。 1921 年蒋叔南游记中记当年大红袍每市斤价值 64 银元,折大米 40OO 斤,这在当时可谓比黄金贵。 1998 年 8 月 l8 日第五次岩 茶节, 20 克母树大红袍首次举行拍卖。 【大红袍喝法与使用】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 ,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 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 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 但对胃肠功能差, 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 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 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 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 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 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 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 才可能使用。 由于武夷山的特殊条件,大红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种 有益成分特别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降血压等良 好的作用。一是茶多酚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 EGCG 具有抗癌 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 3.1 倍,绿茶的 1.7 倍,它可以增强 免疫力,降低血脂;作为茶叶特有的氨基酸 —— 茶氨酸的含 量达 1.1% ,它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 血压的作用。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如何鉴别市场上的大红袍是他 们非常关心的问题。陈郁榕女士告诉大家: “我经常喝武夷山大 红袍, 它和其他地方的茶还是有区别的。 具体来说, 可以从外形、 颜色、香气、滋味等四个方面来甄别:大红袍外形呈条索状,成 品茶颜色绿褐油润或是背青带褐油润,冲泡后汤水呈橙;虽 然由于不同厂家工艺的差别,大红袍的香气千姿百态,但它们大 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岩骨的花香, 而且大红袍入口醇厚回 甘,具有岩韵当中特殊的地域特征。 ”言简意赅的回答,恰如其 份的解说,专家的话语令在场嘉宾再次领受了武夷茶的风采。 【神奇之处】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在武夷山栽 培已有 350 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红袍神奇的故 事,如大红袍系神仙所栽,能治百病,茶树受红袍加身,由皇帝 赐其名,等等。由于它的神秘玄妙,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 游人,一睹其芳容为快。当然能品其味的,传说只有帝王将相、 达官显贵。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世人既能观 赏大红袍的丰姿,又能品尝其滋味神韵,当地茶叶科技人员,经 长时间的刻苦探索科研攻关, 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获得无 性繁殖成功。后经福建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无性 繁殖的大红袍保持母本优良特征特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武 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推广。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和 改进工艺、科学配制,大红袍已得到空前的大发展。它已从历史 名牌一跃成为行销世界各地、 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2005 年 4 月在武夷山举行大红袍节期间, 20 克大红袍拍卖出 20.8 万 元人民币的天价,更是蜚声四海。为保护这一品牌,国家技术监 督总局,批准武夷岩茶(大红袍)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并发布 制作大红袍质量强制性标准; 同时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使用 “武夷山大红袍 ”证明商标。在市茶管会监督下,武夷山各岩茶厂 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大红袍。 凡经市茶管会进行质量检测, 达到香气浓长清幽,滋味醇甘爽,岩韵明显的,并有原产地域产 品保护和证明商标标志的,才允许上市。而广大消费者也只认准 有上述标志的大红袍为真品,不再受所谓一代、二代冒牌大红袍 的误导。而今大红袍品牌声誉与日俱增, 大红袍、红天下“ ”,名 不虚传。 由于武夷山的特殊条件,大红袍有茶多酚、茶多糖、 茶氨酸三种有益成分特别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 降血压等良好的作用。 一是茶多酚特别多, 其中最重要的 EGCG 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 3.1 倍,绿茶的 1.7 倍,它 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作为茶叶特有的氨基酸 —— 茶 氨酸的含量达 1.1% ,它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 力、降低血压的作用。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如何鉴别市场上的大 红袍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陈郁榕女士告诉大家: 我经常喝“ 武夷山大红袍,它和其他地方的茶还是有区别的。具体来说,可 以从外形、颜色、香气、滋味等四个方面来甄别:大红袍外形呈 条索状,成品茶颜色绿褐油润或是背青带褐油润,冲泡后汤水呈 橙; 虽然由于不同厂家工艺的差别, 大红袍的香气千姿百态, 但它们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岩骨的花香, 而且大红袍入 口醇厚回甘,具有岩韵当中特殊的地域特征。 ” 六、纠正对大红袍的荒谬说法 大红袍是用无性繁育的,福建省许多无性系茶树品种一样, 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目前武夷山茶区所种植的大红袍, 据陈德华所了解,其苗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市茶叶研究所引种 的,从未听说有变异或其他反常现象,而且发展纯种大红袍的时 问并不长, 又不是用种子播种繁育, 根本不存在变异和代数之分, 若说大红袍有一代、 二代之分, 按此观点推理, 那么肉桂、 水仙、 铁观音品种现在是第几代 ? 真不知这种 “学术 ”观点有何根据 ? 如 此弄不清事实,则混淆视听,损害大红袍的声誉,损害茶农和消 费者的利益。因此市场上流传的大红袍的一代、二代或是三代、 四代之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第四章 销 售 一、常见销售问答 3、如何从色、香、味来形容我公司清香型铁观音的特点? 答:色:我公司的铁观音茶汤明亮清澈,色泽纯正。 香:我公司的铁观音香气浓郁优锐,清高持久, “观音韵”明显且纯 正。 味:我公司的铁观音滋味鲜醇甘爽, 持久耐泡与市场同等级别产品相 比口味绝对是最好的。 形:形状粗大,色墨绿,弯卷紧结,卷曲成半球状,鲜润。 4、制作一批好茶的铁观音需具备那些条件? 答:天、地、人三者之结合。 天——茶叶生长及制作期间的天气。 地——土地的地质。 人——制茶经验。 5、一般哪个季节的铁观音会比较好,其特点是什么? 答:我们公司出产的铁观音是春秋两季。 特点: 因为一年四季出产的铁观音以春茶与秋茶的品质最好, 春茶盒 秋茶各有各的特色,有道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706.93-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93部分:商业用湿式和干式真空吸尘器,包括动力刷的特殊要求.pdf
《GB/T 4706.93-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93部分:商业用湿式和干式真空吸尘器,包括动力刷的特殊要求》.pdf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706.32-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32部分:热泵、空调器和的特殊要求.pdf
GB/T 4706.32-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32部分:热泵、空调器和的特殊要求.pdf
《GB/T 4706.32-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32部分:热泵、空调器和的特殊要求》.pdf
GB/T 4706.10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0部分:多功能淋浴房的特殊要求.pdf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706.10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0部分:多功能淋浴房的特殊要求.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