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官网“大银行”牵手“小茶企”:金融活水沏好茶“不差钱,银行抢着贷。”宣恩嘉鸿茶叶合作社负责人吴可剑,一周接待了4家银行的信贷人员,获得20万元。
“小作坊”何以备受银行青睐?宣恩的“秘诀”是:大厂带小厂,产业链整体抱团,银行放贷更放心、省心。
截至3月8日,宣恩县10家规上茶企已获1.34亿元,300多家中小茶企(合作社)获得8000多万元,为茶叶收购做好了资金储备。
“这是去年的茶叶交易单据。”3月7日,宣恩县珠山镇岩堡村村民杨桂英向邮储银行信贷人员递交了交易流水、账单、用电量等资料,不到1小时,对方受理了20万元的信用申请,等待审核通过。
6年前,杨桂英和丈夫成立宣恩县绿林茶叶专业合作社,从事鲜叶收购、初加工。合作社就在房屋一楼,客厅用于堆放鲜叶,后院摆放着加工设备。
“从茶农手中收购茶叶,给现钱,不赊账。”杨桂英说,合作社一年收购春茶、夏秋茶5万公斤,需流动资金160多万元。“有了,茶叶收购更有底气。”她说。
宣恩县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鲜叶年产量超8万吨。全县中小茶企(合作社)超过320家,收购了本地九成以上的鲜叶。作为源头茶商,“杨桂英们”资金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茶农利益。
人民银行宣恩支行副行长覃志宪介绍,今年2月,该行与县政府联合组织了一场银企对接会,涵盖多家茶企,深度了解中小茶厂(合作社)的融资需求。
“通过分析企业交易额、用电量等信息,判断放贷规模。”宣恩农商行信贷部经理黄海表示,多年合作,该行对茶企的融资需求十分了解:大型茶厂资金需求一般为100万元至3000万元,中小茶厂(合作社)资金需求为20万元至100万元。银行有针对性推出了系列信贷产品,全县90%以上的茶企获得了信贷支持。
宣恩县特产中心主任冯文表示,这些中小型茶企(合作社)收购的鲜叶,80%卖给了本地大型茶企JN江南体育,银行可通过大厂核对小厂的情况,确保信息无误。
3月1日,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联合41家小茶企(合作社),与几家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当场递交了融资申请。
昌臣公司主要从事茶叶加工销售及出口,年产值超过1亿元,产品远销欧洲、非洲等地,是全州的龙头茶企之一。2018年,公司与6家合作社签订协议:茶叶价低时,公司保底收购;价高时,按市场价收购,但茶叶质量必须达标。
吴可剑是第一批“尝鲜者”。他说,合作的最大好处是回款及时,过去卖给外地茶商,对方经常以各种理由拖欠货款,短则3个月,长则1年。
在昌臣公司的要求下,他与农户签订协议:每亩茶园缴纳一定农残保证金,最高500元,如果连续两次超标,扣完保证金,第三次超标则拒收茶叶。经过3年努力,180多户茶农销售的茶叶无一超标。
昌臣公司负责人郑时兵表示,截至2021年底,签订协议的小茶厂(合作社)已发展到41家,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深度合作机制。大小厂整体抱团与银行合作,提高了信用等级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公司提供的交易量、用电量等数据,银行能快速掌握每家茶厂、合作社的真实情况,更放心,利率也可能更优惠。
宣恩县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大厂带小厂模式已逐步在全县推广,目前已有4家龙头茶企与小茶厂(合作社)建立了上下游合作机制,为小茶厂(合作社)轻松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在2020年出台了支持茶产业发展“八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对30万元以上的茶叶经营主体给予一定贴息,这一政策延续至今,多家茶企受益。同时,政府与人民银行宣恩支行、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对接,实现了茶产业链经营主体融资平均利率在5%左右,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3月,宣恩县通过银企对接会,为10家规上茶企1.34亿元,并将在近期再举办一次服务茶企的金融座谈会,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
为进一步巩固大厂带小厂利益链,政府引导茶企进入“832”平台,积极在武汉、杭州、天津等地推介,并请专家开展多场专题培训。宣恩县供销社副主任刘洋表示,2021年,“832”平台销售宣恩茶叶超过9000万元,占该平台全县销售额的一半,这对推动龙头茶企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该县还先后组织龙头茶企参加北京茶博会、杭州茶博会、武汉茶博会等大型展会,提升宣恩贡茶的知名度。
数据显示,宣恩茶叶加工总产值实现了5连增,从2017年的8亿元增加至去年的10.65亿元,新增茶企50余家,带动近10万人吃上“茶叶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