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sports“138”激活绿色崛起新动能一座厂房、一条生产线,短则三五月,长则两三年就能建成,但一棵树、一片林、一座青山,需要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积淀。河源的积淀,不止于“万绿成一湖”;境内九连、罗浮、莲花三大山脉上草木葳蕤,东江、新丰江里碧波跃金,皆是“绿色是河源最亮的底色”的所在。可以说,河源蕴含的生态优势是许多地方难以赶超、也无法复制的。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抱朴守拙”并非良策,“绿富双赢”方是新机。2023年,河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跃居全省第2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增长34.1%,排名全省第6位。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逆势飘红,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
如何纲举目张把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国党河源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首次提出“138”具体安排,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绘就“施工图”、制定“任务书”。2024年,河源将锚定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这一使命任务,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绿富双赢”三大河源样板,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等八大方面工作取得新提升。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回顾2023年,河源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县镇村发展全面提速,多项关键经济数据可圈可点:建成“富镇强村公司”132家,带动231个行政村平均增收4.9万元;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2024年,河源将坚持运用好“133”工作法,突出“上中下”齐手、“点线面”发力、“政企民”联动、“强要素”聚集,把聚力聚焦与不断形成突破结合起来,实现热火朝天与翻天覆地互促共进,为“三年初见成效”打下良好基础。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堡垒最薄弱处正是突破口。只有整顿好“软弱涣散”、清除好“顽瘴痼疾”,方能实现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针对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的问题,河源将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10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不断做强县域主导产业。针对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有待提升的问题,河源今年将推动5类镇差异化发展,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百镇攻坚行动”,“一镇一方案”提升乡镇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水平。针对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河源将实施好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积极培育“富镇强村公司”“富民工坊”等一批有实力的生产经营主体,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实施“百千万工程”,必须把县镇村的价值重新发现和塑造好,以此为桥梁,与资本、人才等各种要素结合起来,吸引持续不断的要素投入。河源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河源的镇村风貌、红色资源、文旅资源、生态资源、农业资源等要素独具特色,但又多散落各处。立足禀赋特点,农文体旅融合是河源县镇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实现翻天覆地大变化,不仅可以从有到优,还能无中生有。通过整体规划塑造、精品线路串联、赛事活动激活、特色产业强筋、文明建设赋能,再依托市场机制高效配置,市场主体参与运营,各方价值不仅能够得到放大和增值,而且可有效解决县域协同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同质发展、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提升。
进而言之,“百千万工程”聚焦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须把县镇村放置在系统框架中通盘考虑。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军团大战”,需要市县镇村尽锐出战。2024年,河源将强化顶层“战术安排”,集中部门“优势兵力”,推动县镇村“精准攻坚”,“上中下”齐手干出热火朝天新局面;继续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用活市场“无形之手”、发动群众“勤劳之手”,推动“军团大战”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一言以蔽之,今年,依托已成立的市、县(区)两级“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指挥办和各工作专班,基于已搭建起的“1+N+X”政策体系,河源更为强调市县镇村联合作战;通过全领域、全链条挖掘县镇村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价值,推动县域更强、群众更富、环境更美、乡风更好。
腊八刚过,河源国家高新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园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火热景象。2024年第一季度,河源136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其中,投资10亿元的白象食品华南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动工。
“白象食品开启‘二次创业’,建设华南地区第一个生产基地,看中的是河源优良生态环境、交通门户枢纽区位优势、产业配套完善等。”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忠良说。
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初具产业规模。近年来,河源吸引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紫泉饮料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品牌落户,培育东源正能量饮用水、和平聪明人猕猴桃饮料、龙川霍山矿泉水、东源霸王花米粉等一批本土知名畅销品牌。特别是自2021年11月启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园建设以来,河源成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投资热土,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投资落户河源。
除了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外,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产业形态逐渐完善,河源“1+3”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日益凸显。而当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离不开河源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中兴通讯河源基地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21亿元,累计贡献产值364亿元,承担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产品的生产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尹千鹤提到,“今年,河源首个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联络站落户河源基地,拓展代表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助力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打通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刻把握‘进有空间、退无后路’这个基本市情,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把今年各项工作往前赶。”河源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除了首提“138”具体安排外,还首次将河源的基本市情定位为“进有空间、退无后路”。
培优培强千亿级电子信息、百亿级水经济、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等“1+3”产业集群,河源今年如何以进促稳,奋力推动制造业当家取得新提升?
今年,河源将加快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中兴通讯、京东方精电、景旺电子等龙头企业稳产增产,推进航嘉三期、京泉华、禾望电气等优质项目达产达效,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聚焦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河源今年将推动中储粮东江直属库、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园等牵引性项目建设,加快三期、华润怡宝、紫泉饮料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食全食美”食品供给体系。
针对培育壮大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河源今年将推动富马合金、晟源永磁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记、华益盛、欧华等企业提档升级,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此外,河源还将鼓励支持企业申报省级“链主”、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落实“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
今年初,河源全市联动开展“全民绿化、河力备耕”冬季造林备耕暨党员干部乡村绿化培训班现场教学活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打穴备耕,未雨绸缪把握开春植树黄金期。活动当天,全市5县1区1功能区、95个乡镇、6个街道、1251个村以及工程造林(林分优化)相关单位和油茶、国储林等经营主体同步开展现场备耕。
2023年,河源深入实施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扎实推进1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完成任务量排名全省第1,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实现双增长。河源市林业局一位负责同志表示JN江南体育,“通过林分优化提升、县镇村绿化,促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绿色是河源最亮的底色。如何以绿美生态建设的成效彰显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色?今年,河源将开展“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专项行动,以“两江两库一区一带”为重点,完成林分优化31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持续优化林分、改善林相,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加快推动国储林项目、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推进国家森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创建,打造更多绿美生态景观带。
实现从“绿”的样板向“绿富双赢”河源样板跃升,是时代给予河源的命题。2023年,广东华清双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河源龙川54个村签订购买协议,首批林业碳汇交易量达67.3238万吨,为54个村带来1000.8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推动林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换,实现“卖空气”也能增收致富。
针对持续提升综合效益的答卷,河源今年将用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资金,加快推动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河源)建设,落实油茶林新造低改项目建设,打造省油茶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和平县上陵镇等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培育壮大一批笋竹加工、竹建材、竹工艺品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省内知名品牌;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培育具有河源特色的工业原料林和大径级用材林;坚持“森林+”“健康+”,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自然教育、森林研学等内容,加快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森林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和重点品牌,多措并举提升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含金量”。
闻香识茶,沏泡新茶,品鉴茶汤……岁末年初,东源县茶产业博览会暨“粤茶杯”第十五届广东省茶叶质量推选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启动。河源、深圳、潮州等地的150家企业、近千名“茶客”齐聚槎城,共襄茶界盛事,齐品东源香茗。
提及东源茶,以上莞镇为中心的仙湖茶生产区是绕不开的话题。仙湖茶采用传统锅式高温炒青工艺,其外形卷曲紧结,口感甘、香、醇、滑,具有“炒米香、回甘强”的特点,是岭南茶叶中不可多得的高山好茶。
说起仙湖茶,不仅河源人竖起大拇指,不少外地游客也为其独特的茶香所折服。茶产业博览会上,一名回乡参展的上莞人自豪地说:“有机仙湖茶不但上了珠三角茶市柜台,而且成为茶市的新贵,特别受市民欢迎!”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叶吐芳华。依托上莞镇种植历史悠久、仙湖茶色正味厚等优势,东源县围绕“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积极引进上百家茶企公司,完善茶产业基础设施,组织种养技术培训,加快土地流转,实现仙湖茶叶连片种植。
截至目前,仙湖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53万亩,每年产量725吨,产值超2亿元。东源仙湖茶成功注册成为河源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东源仙湖茶基地获得“广东省现代示范基地”;仙湖茶山入选国家地理·国茶地理“中国最美茶山”。
农村要美,农民要富。东源县立足仙湖茶品牌优势,抢抓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机遇,示范带动3200多户农户种茶,推动人均年收入突破2.5万元,村集体经济达28.78万元。
仙湖茶“绿叶”变“金叶”的故事还不止于此。东源县以“茶”为媒,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力争到2026年仙湖茶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近年来,东源县补齐仙湖茶园周边道路硬化、地标建设等“硬件”设施。2023年,仙湖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仙湖茶园成功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灯塔盆地位于河源市中心腹地,东源县、连平县、和平县三县交界处,涵盖20个镇,总面积2291.24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超过50万亩,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
今年1月下旬,河源灯塔盆地灌区现代化改造近期工程基本完工。灯塔盆地灌区全线万亩耕地工程性缺水问题得以解决,中低产田有望变为稳产、高产、高效农田,带动林、牧、副、渔业发展;有效强化“双区”粮食和重要供给保障。
创新建设信息化“智慧灌区”和节水型生态灌区,以数字赋能水利建设管理是灯塔盆地灌区现代化改造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针对灌区范围大、田块散、用水需求多、巡检维护难的情况,项目对7个中型灌区配套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607个信息化站点,经调试后将全部投入使用。届时,灌区内每日供水量、农作物信息、水情信息、灌溉进度等均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测,将过去人工分析传送转变为智能调度决策。另一方面,河源积极推动灯塔盆地灌区数字孪生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促进灌区业务由线下向线上转变,灌区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此外,灯塔盆地灌区现代化改造近期工程项目以保障农业发展用水为重点,因地制宜采用防渗水渠、滴灌节水技术等,最大限度减少农田灌溉各个环节水的损失,提高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实现灌区用水的科学调度。同时,通过开发线上用水申请小程序,用水户通过扫描分水闸的二维码,上报用水计划。管理人员结合水情、工情、墒情、气象等信息,发布放水通知,并按计划合理放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同时提升服务能力。
灯塔盆地灌区全线%以上,农田将从“望天收”转变为水源保障充足的高标准农田。接下来,河源将按照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和科技部有关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抢抓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以灯塔盆地灌区通水为契机,强化灌区设施管护运维,提高水利设施运行效率,把灯塔盆地灌区打造成为生态型、节水型、智慧型的现代化灌区,推动灯塔盆地加快创建国家农高区;并逐步推进灯塔盆地范围外4个县区的7个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