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资讯茶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茶产业扶贫贡献突出,助推337个涉茶贫困县经济发展。例如,云南省60个县通过普洱茶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摘帽;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群众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为全县实现36个贫困村摘帽出列、36709名贫困人口稳固脱贫提供了扶贫保障。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国茶叶类登记注册商标总数超过68万件,57家茶企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业标准体系愈加完善。但是,茶产业仍面临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发展方式粗放、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
对此,要加强行业标准化和集约化管理。不仅要做好茶品质标准与方法标准,还要做好应用于市场端和消费端的标准JN江南sports,加强生产经营标准化。
寒冬来临,清远英德市16万亩茶园陆续进入休眠期。茶农们正忙碌地修整茶园,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茶生产做准备。今年,当地不少老茶园玩起了高科技,开沟施肥除草一体机、自动喷灌系统、智能虫害防控设备等齐齐上阵。英德有着1200年种茶史,如今,这一古老行业正焕发新生机。
据介绍,英德市目前已有英九庄园、积庆里等15家企业完成了智慧生态茶园建设。智慧生态茶园就是通过引进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在茶园安装病虫害智能立体防控系统,实现对茶树病虫害的监控预防,逐步构建“水肥一体化+气象预报+病虫害监测+安全监控溯源”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茶园的可视化、动态监测管理。
在英九庄园,记者看到了全国首条“英红九号红条茶智能化生产线”——英九庄园中央智能茶厂。据介绍,它率先实现红条茶全程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年加工茶青能力250万斤,单日处理茶青能力最高可达到15000斤,相比传统制茶减少了三分之二的人力投入。
据了解,2018年,英德市红茶产业园入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目前产业园项目已投入资金46203.35万元,智能化是重要方向。据统计,英德全市已建成15个智慧生态茶园、14个机械加工体系建设示范基地、5个红茶区域加工中心,当地的种茶制茶正加速迈向智能化,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发展。
近日,记者从保靖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了解到,2020年,该县农药总用量为213.7吨,比2017年减少农药用量28.4吨,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达-12.73%,年均达-4.24%。据悉,这是保靖县自2018年以来,按照省州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推进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呈现的最大亮点。
一是抓好特色产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三年来,全县累计围绕“两茶一果一叶”、优质稻等特色产业推广绿色防控总面积达49.2万亩次。二是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总面积达31万亩次。三是抓好全县农作物立体测报网络建设,依法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抓好好水稻、柑橘、蔬菜、茶叶、猕猴桃、烟叶等产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持续抓好毛沟、阳朝、清水坪、迁陵、水田河、普戎、复兴、比耳8个病虫害固定监测点的系统监测,三年发布《病虫情报》46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全县农作物病虫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单个病虫损失率3%以下,有效地控制了各种病虫危害。
据悉,第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吸引了安溪县范围内2126名制茶能手巧匠报名参赛,最终来自龙涓乡的陈建平、李凯林获得了“安溪铁观音大师”称号,他们将分别获得100万元的工作研究经费。被评为“安溪铁观音名匠”的八名匠人林森泉、陈伟昌、苏金带、陈双炎、詹朱祥、陈志鹏、谢振邦、林辉毅等也将分别获得工作研究经费5万元。大师将被直接认定为泉州市第四层次人才,名匠将被直接认定为泉州市第五层次人才。
同时,今年安溪首次开展“十佳茶园”评选活动,以严苛的标准、激励的政策,促进现代化茶园建设。活动现场,安溪县“十佳茶园”也新鲜出炉,印证着安溪茶农科学化管理茶园的成效。
此外,工夫茶论坛同时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文礼等三位茶行业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安溪论道,共同揭示安溪铁观音与潮州功夫茶的健康价值、精神文化价值、社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