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中国茶叶年鉴_百度文库

  中国茶叶年鉴_百度文库1、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产能过大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最近几年,我国茶叶产量增加基本上是依靠内销市场来进行消化。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没有根据市场需求来控制茶园面积的发展规模,造成茶园面积快速上升。新发展茶园不仅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基本上都是优良品种。这些茶园将在近几年内陆续投产,有的已经进入丰产期,它们的投产将会造成我国茶叶产量持续快速攀高。然而内销市场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变动较大,不可能长期保持快速的增长状态,再加上国际茶叶市场短期内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我国茶叶产大于销的局面就不可避免,应该引起重视,适度控制茶叶的发展规模。

  2007年,华东地区的春茶生产比上年提前了10天左右,而且冻害对春茶的影响要比往年轻。四川受干旱气候影响较为严重,产区春茶生产虽然经历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但是产量继续大幅上升,不少省份春茶产量比上年增产了15%以上。到春茶生产的中后期,由于云南以及贵州、广西等省份的大叶种茶叶几乎都被加工成了普洱茶,造成了花茶、出口原料茶和中低档茶的供应紧张。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5月份后才有所缓解。2007年茶叶产量为116.6万吨,比上年增长13.5%。分茶类来看:绿茶产量为87.4万吨,比上年增长14.5%;红茶产量为5.3万吨,比上年增长10.4%;乌龙茶为13.0万吨,比上年增长12.1%;紧压茶为3.6万吨,比上年增长24.1%;其他茶类为7.3万吨,比上年增加2.8%。

  在日本和,茶叶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医药和日用生活品中,极大促进了茶叶消费的增加。目前人均消费茶叶1.6公斤,但是真正按照传统方式饮用不到一半。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和的做法。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的茶饮料,已超过矿泉水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另外,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而且对宣传产地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采工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茶叶采摘劳动强度大,其他农副产品价格近几年也出现快速增长,加上农民工就业渠道广等原因,茶叶采工缺乏问题日益突出。2007年,由于春茶采摘时间提前,在大年初三就可以开采,很多采茶工都回家过年,造成大量的茶叶弃采。从目前情况,今后采工缺乏问题将会日益严重,对以生产名优茶为主的我国茶叶产业来说,将会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不仅如此,茶叶拣杂工人和制茶工人也出现人员短缺和工资不断上涨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茶叶种植的标准化水平,推广机械采茶和机械加工,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今后发展的关键。

  2、茶叶企业规模偏小,品牌意识薄弱。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加工、出口企业多数仍属“散、小、差”,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尽管当前我国名茶很多,但茶叶中的名牌很少。

  3、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提高。国内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2006年1月1日起对茶叶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取消,更多企业参与茶叶出口,导致企业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同时,我国茶叶不仅面临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国际品牌的竞争压力,也面临着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凭借价格优势对我国茶叶形成的冲击。

  普洱茶成为2007年内销市场的最大热点。普洱茶价格变化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许多权威媒体,都对普洱茶进行前所未有的密集报道。普洱茶也成为内销市场的标杆,在普洱茶的带动下,上半年我国内销市场销售出现了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随着普洱茶价格的回落,内销市场也恢复了平静。虽然在铁观音秋茶上市的时候,内销市场有所活跃,但是,即使是中秋节销售旺季,内销市场也要比往年冷清了不少。分析原因,一方面普洱茶市场变化过大,对茶叶的消费信心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内销格局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在天福名茶的带动下。2007年,各主要品牌企业都加快了扩张的步伐,抢占终端市场,密集的网点抢走了市场上主要的消费者。加上市场消费升级,茶叶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更加注重茶叶的品牌,导致批发市场成交量下降,交易不活跃。可以说,内销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品牌经营的时代。从全年总的情况看,我国内销市场除了普洱茶库存压力比较突出外,主要品种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的库存压力不大。根据云南省有关部门的数据,全年普洱茶原料收购超过10万吨,比上年增加4万吨左右。因此,全年茶叶增产约有40%被加工成普洱茶。2007年茶叶销售数量为83万吨,比上年增长11.1%,销售金额为320亿元,比上年的250亿元,增长28%。

  2007年,安全生产成为了全行业的共识。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各企业把田间管理作为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加大对茶叶源头质量的控制,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从而使茶叶的农残得到较好控制。加上2007年全行业全面实施QS制度,各生产企业都加大对生产环境改造,使得我国茶叶的加工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变,茶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浙江省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全省改造茶厂近500座,有123家企业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109个茶叶产品通过了绿色农产品认定,近2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77家企业的9.46万多亩茶园通过有机茶国内或国际认证,20多家企业茶叶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或ISO14000认证。但是,我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突出的问题:

  3、浙江省出口占据一半以上,上海增长迅速。2007年浙江省出口茶叶16.6万吨,微降0.8%,占当年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57.4%。上海出口2.2万吨,增长1.4倍;湖南出口2.1万吨,增长2.9%;安徽出口2.1万吨,增长4.3%;福建出口1.8万吨,增长2.5%;广东出口9181吨,下降18.7%。

  1、主要出口摩洛哥、日本和欧盟。2007年我国出口到摩洛哥、欧盟的茶叶分别为5.8万吨和2万吨,分别增长1.4%和13.6%;对日本出口茶叶2.5万吨,下降8.4%。对上述3个市场合计占当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6%。

  2、绿茶为出口主导品种,红茶出口小幅下降。2007年我国出口绿茶22.4万吨,增长2.3%,占当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77.3 %;出口红茶3万吨,下降4%;出口乌龙茶2.2万吨,增长3.1%。

  从我国茶叶行业整体发展形势看,内销市场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普洱茶的剧烈波动也暴露出行业管理缺失等问题。因此,内销市场应该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不断的发展,茶叶市场也将更加活跃,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迫切需要着手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茶叶市场的经营行为,维护全行业的利益。要尽快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建立行业诚信档案,实施行业黑名单制度,并且通过组建由主要生产、销售企业等单位组成的专业机构,来组织实施上述构想。同时要完善茶叶的标准体系,各企业应该严格按照现有的行业标准,组织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并且控制好市场节奏,制止类似普洱茶市场过度炒作行为的发生。要加大对茶叶批发市场管理,避免茶叶批发市场的重复建建设,积极引导茶叶流通规范有序地发展。

  发展名优茶生产依然是我国茶叶行业的一大亮点。在很多地区,名优茶和大宗茶的二八现象已经十分突出,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的名优茶占了当地茶叶百分之八十的产值。应该说,2007年茶叶增长的产量有一半是名优茶,2007年名优茶的产量为30万吨。增长20%。

  在茶叶价格方面,2007年春茶生产由于普洱茶加工量短期内快速增加,打破了各茶类之间的平衡,造成花茶原料JN江南体育、出口茶原料以及黑茶原料价格普涨,促使了茶叶整体价格的快速上涨。以花茶原料为例,中档花茶原料价格比上年提升了20%以上。2007年的毛茶的平均单价为23元/公斤,茶叶的农业产值为26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0%和30 %。

  4、以企业出口为主,国有企业出口下降明显。2007年企业出口茶叶15.7万吨,增长9.2%,占当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54.3%;国有企业出口茶叶9.7万吨,下降11.3%。

  近年来,随着世界茶叶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我国茶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当前茶叶出口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最近几年,各地组织了多种类型的茶文化宣传活动,并且取得很好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应该加强茶叶保健功能的研究,并且通过对饮茶健康知识的持续宣传,培养消费者健康饮茶意识,刺激茶叶消费需求的增加。

  1、绿色壁垒进一步制约茶叶出口。近年来欧盟、日本不断提高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准入标准,2007年4月19日,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了欧盟茶叶农药残留的新标准。这一标准对2007年2月26日欧盟颁布的2007/12/EC指令进行了大量更改,涉及的项目共有227项,其中207项的限量为目前仪器能够监测到的最低标准。同样,日本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进一步提高茶叶准入门槛,导致我国对日本茶叶出口出现明显下降。

  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茶叶出口28.9万吨,比上年增长1%,价值6.1亿美元,增长11%。其中:绿茶出口22.4万吨,出口金额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和10.3%;红茶出口3.0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3.8%,出口金额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乌龙茶出口为2.2万吨,出口金额为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8.0%。

  2007年是我国茶叶波动最大的一年。2007年春茶生产期间,在普洱茶的带动下,各地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也再度被激发出来,不仅茶叶产量增加,而且产值大幅提高。但是,从6月开始,普洱茶市场价格回调,茶叶市场亦随之平静下来。

  2007年,各地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依然高涨,继续加大的新茶园发展。在云南,由于普洱茶形势喜人,各主要产茶区加速了茶园发展的进程。除了云南之外,河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新发展茶园给予很大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茶园面积的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的茶叶面为1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

  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产区分布很广,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很大,加上茶叶消费地域性消费特征明显。茶叶市场波动很多是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市场预警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造成的。应该尽早搭建信息采集和发布平台,建立茶叶行业数据库,在茶叶市场和重点产茶县设立信息采集点,及时准确传递茶叶市场信息,为茶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服务。跟踪国内外市场变化,进行独立的市场调研,召开市场分析会议,向企业提供重大市场变化信息。

  最近几年,我国茶叶品牌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连锁经营发展很快。从实践中看,连锁经营是最适合茶叶销售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形成自有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目前我国连锁经营店大多是还是区域性品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从全国范围看,发展连锁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